ST长生:公司名下34个银行账户全部被冻结

证监会跟着疫苗事件出台新的退市条例,A 股退市现在是个什么情况

来源:好奇心日报

近期,上市公司长春长生生物曝出疫苗丑闻,在一年内接连在人用狂犬病疫苗、百白破疫苗生产中严重违反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,且根据澎湃新闻的不完全统计,在过去十多年中长春长生至少涉入了 12 起受(行)贿案。

但如果按照原有的退市条例,证监会、交易所要对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安全的长生生物强制退市却并不容易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上周五晚上,证监会加快推出退市新规,发布了《关于修改的决定》。 在强制退市的条件中增加了“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,证券交易所应当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” 一项,几乎可以肯定,长春长生将成为根据此条例被强制退市的第一家公司。

虽然退市可以促进证券市场新陈代谢,惩罚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等重要意义,但在 A 股推行退市一直很难。

1990-2000 年,刚刚起步的 A 股市场是没有退市制度的。这个时期的 A 股几乎完全是政策调控市场,企业 IPO 采取的是“地方额度制”,由地方政府分配上市额度。所以早期在 A 股的公司多数是有融资需求的国企,这种公司质量不高,但也很难退市,即使经营困难,也倾向于由地方政府出面重组资产来“保壳保额”。

直到 2001 年 11 月,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、市场经济观念被更多强调,以及 A 股已经形成了以重组保壳来规避退市的方式,证监会发布了第一版《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(修订)》,退市条例只有一个:连续 3 年亏损需暂停上市,之后第一个半年报亏损则终止上市。在一个月后,财政部发布与此配套的《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》 ,重点限制上市公司通过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来“创造盈利”。

在实施新规后,2001-2007 年,退市家数分别为 5、8、4、9、11、5、5 家,共 47 家,这是 A 股历史中的退市高发期。被强制退市的,绝大多数是多次重组失败的公司。重组失败与当时并购重组难操作有关:

(1)国企的重组谈判不容易平衡各方利益;

(2)股权分置改革还没解决,国资公司控制权转让存在法律难题;

(3)当时也没有通过新发行股份来购买资产的条例,全现金收购难度较大。

2008 年 3 月,证监会发布了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 ,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,而且可以配套融资。与之前只能全现金收购相比,这个新规让上市公司的融资并购能力极大增强,而且 2010-2012 年经历了长期的 IPO 停摆,已上市公司的牌照价值变得更高,保壳或转型扭亏也因此变得更容易。因此,在 2008-2012 年,整整 5 年只有 1 家退市。

2012 年开始,沪深交易所开始不断更新退市制度。2012 年的《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和《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、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,新添了大量内容,包括增加了净资产、营收、股票成交额等指标;增加了审计意见类型的退市条例;重修了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制度、退市后重新上市制度。并在 2014 年,证监会发布《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》,增加了主动退市制度、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。

30日晚,ST长生发布公告称,截至本公告披露日,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名下34个银行账户被全部冻结,上述账户的冻结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。

ST长生公告截图

另外,ST长生还发布公告称,由于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包括募集资金账户被冻结,公司无法支付募集资金项目及子公司产业园项目工程款,现水痘疫苗狂犬疫苗车间技术改造项目、疫苗产品研发项目、营销网络建设项目、信息化建设项目暂停实施,子公司产业园项目也暂停施工。

2018年7月29日晚,长春市长春新区公安分局通报称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79条规定,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、销售劣药罪,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俊芳等18 名犯罪嫌疑人向检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。以上被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18人中有两名公司董事,其中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分别是高俊芳(董事长)、张晶(董事)、张友奎、刘景晔、蒋强华、赵志伟。

ST长生表示,目前,上述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不会对董事会的正常召开构成影响,不构成公司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会议并形成董事会决议的情况。公司目前已紧急成立了应急小组、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机制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。